主题概要:文章主要介绍了PC德国拜耳FR3012塑胶原料性能((PC+ABS)-共混;阻燃剂;维卡/B 120温度=102℃;UL识别94 V-1(1.5毫米);光稳定性好)、用途(阻流板、PC被应用用作接线盒)、以及现在的价格是22元每公斤,免费提供FR3012的详细加工工艺以及原厂物性表参数下载!
PC FR3012什么材料:
种类:PC+ABS
品牌:德国拜耳
性能:防火阻燃等级V-1; 防火阻燃等级V-0; 阻燃
用途:阻流板、PC被应用用作接线盒
颜色:可用颜色
加工:注射成型
PC FR3012价格行情:
PC塑料根据用途、性能、品牌的不一样,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PC德国拜耳FR3012今天(1月12日)市场上销售的价格是22元每千克。
由于市场行情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若想了解PC FR3012当日的价格,请咨询我们!!!
PC FR3012物性参数:
机械性能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拉伸模量 拉伸模量 | |||
23℃ 23℃ | 2600 | MPa | ISO 527-1-2 |
拉伸强度 拉伸强度 | |||
断裂,23℃ 断裂,23℃ | 45.0 | MPa | ISO 527-2/50 |
屈服,23℃ 屈服,23℃ | 60.0 | MPa | ISO 527-2/50 |
拉伸应变 拉伸应变 | |||
断裂,23℃ 断裂,23℃ | > 40 | % | ISO 527-2/50 |
屈服,23℃ 屈服,23℃ | 3.5 | % | ISO 527-2/50 |
冲击性能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Notched Izod Impact Strength | ISO 180/A | ||
-30℃ -30°C | 10 | kJ/m² | ISO 180-A |
23℃ 23°C | 20 | kJ/m² | ISO 180-A |
悬臂梁无缺口冲击强度 悬臂梁无缺口冲击强度 | |||
23℃ 23℃ | No Break | ISO 180 | |
热性能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热变形温度 热变形温度 | |||
1.8 MPa,未退火 1.8 MPa,未退火 | 85.0 | ℃ | ISO 75-2/A |
0.45 MPa,未退火 0.45 MPa,未退火 | 95.0 | ℃ | ISO 75-2/B |
维卡软化温度 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 | |||
B50 — | 100 | ℃ | ISO 306 |
B120 — | 102 | ℃ | ISO 306/B120 |
线性热膨胀系数 线性热膨胀系数 | |||
TD:23~55℃ TD:23 到 55℃ | 8.0E-5 | 1/℃ | ISO 11359-2 |
MD:23~55℃ MD:23 到 55℃ | 7.6E-5 | 1/℃ | ISO 11359-2 |
阻燃性能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阻燃等级 Flame Rating | UL 94 | ||
1.50 mm 1.5 mm | V-1 | UL 94 | |
3.00 mm 3.0 mm | V-0 | UL 94 | |
物理性能 | 额定值 Nominal Value | 单位 Units |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
密度 Density (73°F) | 1.18 | g/cm³ | ISO 1183 |
熔体体积流动速率 熔体体积流动速率 | |||
240℃,5 kg 240℃/5.0 kg | 26.0 | cm³/10min | ISO 1133 |
收缩率 Molding Shrinkage 2 2 | ISO 2577 | ||
TD:240℃,3.0 mm Across Flow : 240°C, 3.00 mm | 0.50 to 0.70 | % | ISO 2577 |
MD:240℃,3.0 mm Flow : 240°C, 3.00 mm | 0.50 to 0.70 | % | ISO 2577 |
吸水率 吸水率 | |||
饱和,23℃ 饱和,23℃ | 0.50 | % | ISO 62 |
平衡,23℃,50% RH 平衡,23℃,50% RH | 0.20 | % | ISO 62 |
熔体表观粘度 熔体表观粘度 3 | |||
260℃ 260℃ 3 | 155 | Pa·s | ISO 11443-A |
PC FR3012替代型号:
突破垄断需逐一攻克技术难点
由于我国硅共聚PC基本依赖进口,生产技术和市场均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国内尚未有企业真正实现硅共聚PC的规模化生产,这已经成为我国制约相关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需要从单体合成到改性应用多个维度,全方位了解共聚PC的技术难点并逐一攻克,才可以突破国外垄断,实现硅共聚PC的自产自足。
自20世纪60年代,GE、拜耳、出光等公司即开始硅共聚PC的研发,其中GE最为成功。
2000年以后,基于硅共聚PC良好的市场,出光、帝人、三养、LG等跨国公司也先后推出硅共聚PC产品。2007年SABIC收购GE塑料业务,成为硅共聚PC市场主导者。目前,硅共聚PC市场主要被SABIC和出光占据,且SABIC一家独大,其市场份额超过70%。
由于其生产硅共聚PC最早、硅共聚PC质量好、牌号齐全、硅氧烷含量高,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其他厂家无法抗衡。
硅共聚PC的制备工艺流程长、工艺极度复杂,其聚合采用先进的界面光气法工艺,包含光化、缩聚、洗涤、脱挥、制粉、干燥等多个步骤。目前国内尚未有万吨级以上硅共聚PC工业化装置,对界面光气法制备硅共聚PC工艺技术的研究亟待提升,后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制粉、分相等关键设备和工艺研究深度不够,选择尝试的企业因不掌握核心制备技术、产品性能和稳定性远低于进口同类产品。
限制硅共聚PC国产化的另一瓶颈是关键的共聚单体聚甲基硅氧烷目前国内仍无法自主生产,单体供应受制于人。目前共聚单体聚甲基硅氧烷仅日本信越、美国迈图、瓦克等少数几家有机硅巨头能生产,要实现硅共聚PC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核心共聚单体的研发必不可少。
除此之外,要想真正实现硅共聚PC的规模化生产与自给自足,还需要逐一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包括聚硅氧烷共聚单体、共聚聚合工艺、聚合物结构与性能、改性和高端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