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是谁说的
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里面的话。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来是易于改变的,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作品影响
《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从明朝开始,《三字经》就已流传至中国以外的国家。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创作背景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王应麟介绍
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王应麟天性聪敏,九岁便通六经,十九岁举进士,后授衢州西安县主簿,著有《三字经》《困学纪闻《玉海》等。
主要成就
目录学成就:其中《玉海·艺文》类,保存了丰富的目录学参考资料,在编排方法上,按主题编类。王重民评其为“反映着向主题目录过渡的新趋向”。
传世墨迹著书帖:宋代王应麟《著书帖》行书。此帖流传有绪极为珍贵,现为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黄桢祥旧藏。
人物评价
黄锦祥赞曰:了然天地文博之大成者,应麟是也!
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汉艺文志考证》中说: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十卷,所采掇亦甚博雅。
梁启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为清代考证学(乾嘉考据学)先导。
章学诚指出:今之博雅君子,疲惫精力于经传子史,而终身无得于学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误执求知之功力,以为学即在是耳。
王应麟诗选
【望春山】
群峰西南起还伏,湖上丹丘立于独。 神仙寓迹山水间,不在幽深在清淑。
松潭水暖龙欲起,蕙帐人空鹤自宿。 飞云晓驭紫琼车,沆瀣宵涵白银屋。
蓬莱之名不可思,俗客须当避尔躅。
【天童寺】
十里青松接翠微,梵王宫殿白云飞。 钟声出岫客初到,月色满庭僧未归。
偶有闲情依净土,竟无尘虑渎天机。 明朝尚有登高兴,千仞冈头一振衣。
【吴刺史庙祭神辞】
坎击鼓兮鄞水浒,思仁侯兮昔召父。堰九里兮酾流为雨,水泱泱兮芃芃麦黍。
鸿隙堙兮谣豆芋,侯嘉绩兮依其在渚。神之来兮飙轮下,兰觞勺兮荐椒糈。
民不忘侯兮歌且舞,侯不忘民兮俾宁宇。神之归兮娭瑶圃,格颢穹兮降多祜。
娄丰穰兮除疾苦,年千世百兮保艾吾土。事侯如存兮侯其福女,敬共承祀兮无怠终古。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生命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句话出自我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扩展资料: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