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册,是指《吴语小词典》。上海话作为江南官话的一个方言,是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也是中国内地少数与外语裹足不前的方言之一。而上海话册的编纂,意在保护和传承上海话这一独特的文化语言,也为了更好的宣传上海文化和上海方言。
上海话的特点及用途
上海话有其自身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以及与上海特有文化和历史衍生的“鲜活性格”,丰富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与交际。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上海话也具有重要的商务及旅游翻译用途。
特点方面:
1.语音特点:上海话的声调相对较少,但有强调的词尾。
2.词汇特点:上海话词汇多采用一些韵母及双音节的词,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
3.语法特点:上海话语法较为简单,使用词缀的方式表达时态、情态、数量等语义。
应用方面:
1.商务用途:在外商与上海人的交流中,上海话俨然已成为一种必备技能,让外商对上海及中国有更多的了解。
2.旅游翻译用途:上海话也在旅游信息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地铁、公交车等的接驳提示、商铺温馨提示等等。
3.文化表达用途:上海话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表达和个性展示的方式,如上海滩上的台词、一些广告等等。
上海话的音韵历程与演变
上海话是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在与外地汉语方言的长期接触中,不断吸收了其他方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音、韵系统。 其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
1. 老上海话(1850年-1920年):
这一阶段上海话还保留有许多明朝时期南方方言的特点,发音方式很接近江浙话。
2. 中上海话(1920年-1949年):
这一阶段,由于上海市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不断吸纳各地方言的影响,成为上海话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被誉为“地球上使用最丰盈的方言之一”。
3. 崇明上海话(1950年-1970年):
在这一阶段,随着国家对地方方言的统一规范、普及,上海话逐渐受到了一些“汉字音”的影响,变得趋于规范化。
4. 现代上海话(1970年至今):
这一阶段,上海话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在不断变化。虽然目前发音略有不同,但总体上是明确、得体、广泛地使用。
上海话对那些人群有帮助?
上海话不仅仅是上海人的语言配备,还是多数外地人在上海生活和工作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1.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外地人:上海是中国的经济核心城市,个人适应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事业和生活受欢迎程度。熟悉上海话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中,更为直接、方便,也能更深入的了解上海、融入上海。
2.对外交流的本土展示者:许多外国人希望能初步了解上海话,了解多样的语言文化,因此想要交流的本土展示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上海话能力,以进行更为详尽、专业的交流。
3.文化爱好者和学生:对于一些对上海地方特色文化感兴趣的人群,要求精通上海话并深入学习拥有特色、代表上海的方言文化,会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和体验。
总结与归纳
上海华扼盘中的地缘优势决定了其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上海语言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也越来越重要。作为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在多文化背景下也有了广泛的使用。因此,对于人们来说,掌握一门地区的方言,对于商务、旅游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上海话册不仅是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上海话这一语言文化,更希望能让更多人熟悉并掌握上海话,从而使“海派文化”得以推广和传承。